【婚姻講座分享】:原生家庭大不同
這次講題「原生家庭」指的是:「夫妻、男女朋友彼此兩個人,都來自於不同的家庭背景,而各自從小到大成長的家庭,就叫做『原生家庭』」。
兩個人的相處是需要學習的,而且學習的第一個課題就是瞭解自己、以及對方的「原生家庭」。因為能夠瞭解彼此的差異,才能夠找到協調差異的平衡點。在未來的相處過程裡,一旦發生了衝突,自己本身也能夠「設身處地」的為對方來著想,進而找到和平共處的方式。
Winnie老師一開使用「陶瓷器皿」做比喻,一般陶瓷器皿都是手工製作的,即使是同一個師傅做出來的陶器,也不可能製作出兩個一模一樣的器皿,或多或少一定有差異。夫妻相處也是一樣的道理,兩個來自不同的家庭,一定也有其差異性。要協調兩個人,其實是有方法的~老師用一張矩陣圖來分析彼此的關係:
親密度:你和你的家人/另一半在感情上連結的程度。
三項指標:我vs我們、忠誠度、獨立vs依賴
彈性度:你和家人對改變的開放程度。
三項指標:領導權、角色分擔、管教和規則
老師導引學員做了分享與討論的活動-認識他/她的原生家庭:
- 分享自己原生家庭的親密度和彈性度。
- 用以下兩個例子來討論你們原生家庭中的親密度和彈性度:
- 慶祝生日:你們兩個各自的家庭,是怎樣來度過生日的呢?
- 晚餐時間:你們原本的家庭,在晚餐時刻是怎樣的過程呢?
- 你們各自的原生家庭在親密度和彈性度上有什麼相似或相異之處?
這如何影響你們目前的關係?
透過分組討論,再讓大家一起分享彼此的差異性。
學員A:他們家因為兄弟姊妹大家感情很好,每當生日的時候他們家人都會聚餐、買蛋糕慶祝!
學員B:我們家從來沒有在慶祝生日耶!
學員C:我們家晚餐時間都各自上桌吃飯,比較隨性自由!
學員D:我們家因為比較傳統而保守,晚餐時間一定是爸媽坐定之後,才一起開動吃飯!
由上面可知,來自不同的家庭,生活習慣真的有很大的差異!
而當夫妻真正生活在一起,或是進入到另一半的家庭裡面生活……試想,您這前面大半輩子的人生所養成的「生活習慣」,突然在婚後要改變,甚至是巨大的改變,請問該如何適應?
Winnie老師再請大家討問:
1. 原生家庭跟你現在人際關係所帶來的一個影響。
- 分享原生家庭中一個好的特質或傳統是你想要帶進你們的家庭裡;哪一個不良特質是你不想帶進你們的家庭裡。
學員A:父親的人際關係很好,因此政商界的許多朋友都很尊崇他。也因為如此,父親的事業也是經營的相當出色!從小耳濡目染的關係,也養成了我喜愛結交朋友的習慣,一旦朋友有聚會,我也都很樂於參與。
學員B:我母親喜愛「養生之道」,除了愛看「保健類」的電視節目,自己在清晨也喜愛到公園與婆婆媽媽們一同做早操、土風舞、健走等活動。因此從小我們家吃的東西,都有特別烹調的食材、連特別的「節氣日」也都喝不同的養生湯!所以我們家的孩子,個個健壯,不容易生病。這樣的好習慣,我也希望能帶給另一半的家庭。
學員C:從小我的父親就喜愛菸酒,常常應酬到醉醺醺才回家。往往我們都很擔心他的健康狀況……..我未來的家庭,希望他的家人也不要有這樣的習慣才好!
經過了許多的分享、討論,Winnie老師最後送給學員一句話「….聰明人,把房子蓋在磐石上;雨淋,水沖,風吹,撞着那房子,房子總不倒塌,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。」
※ 青青學苑長學習分享:
有幾個學習的重點跟大家分享,
- 逝者已矣 來者可追:中國老祖宗有很棒的智慧,《論語‧微子》:「鳳兮,鳳兮,何德之衰?往者不可諫,來者猶可追。」論語裡面說:「舊事已過,不必追究過往,原生家庭的問題不需重提。」
但是,舊事雖已過,從過去中反省,有時能夠更了解自己。原生家庭有父母間的關係、兄弟姊妹的關係、親子之間關係、對金錢管理的使用習慣與看法,都會是個人性格成形的重要因素。而自信、憂鬱、膽怯、易怒、害羞、悲觀、樂觀、開朗,及解決問題的態度等,都與原生家庭息息相關。
而回顧自己的成長環境,剖析自己、反省反思,才能了解自己缺點與優點,如此才能改善個性中負面的習慣與反應,自然而然地產生悲天憫人的情懷,脫離過去的捆綁,開拓視野,因而為夫妻良好關係加分。
彼此相愛,要全然接受原來的我。在現實生活及婚姻關係裡,沒有人是完全不需要改變的,若堅持以最原始的個性與人相處,那麼婚姻的經營就會相當辛苦。
有人在原生家庭中自幼受到百般寵愛、嬌生慣養,結婚之後也指望先生像父母一樣地對待,因為她不想為別人改變,這樣會失去自我。有人身為長子,在家老是發號施令,結婚後仍把持如此「果決」的「英雄本色」,期望太太全然接受他的意見。
每個人都需要成長,若到了四十而不惑的年齡,仍是二十歲的個性,那麼可能就會遇到婚姻坎坷的結果。過去原生家庭負面的經驗也許會帶出個性上的缺點,但隨著年齡的增長,也因彼此相愛的緣故,願意為配偶改進,就是真愛的表現。
講師簡介:
許文靜,台灣出生(MIT-Made In Taiwan),高中與家人移居美國加州。 畢業於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心理生物系(Psychobiology)南加大眼科學院博士。 美國Prepare/Enrich婚姻諮商輔導。 婚姻親子講師。中/英即時口譯員。 青青學苑 婚姻課程專業講師 2017年跟看起來不像牧師的牧師先生及兩個好奇寶寶兒子舉家遷台。 |